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宗教新聞> 倫敦醫療研討會聚焦多元信仰 探討臨終關懷的觀點與實踐

宗教新聞

字級

倫敦醫療研討會聚焦多元信仰 探討臨終關懷的觀點與實踐

【人間社 曉吉 倫敦報導】 2025-05-15
倫敦巴尼特醫院教育中心舉辦跨宗教與多專業參與的臨終關懷研討會,旨在提升醫護人員於末期照護中對不同信仰背景的理解與實踐能力。5月8日,來自多個宗教團體的代表,以及法律、重症與安寧療護等領域的專業講者受邀發言,深入探討如何在人生最後階段提供更人性化與文化敏感的醫療照顧。活動吸引約90位醫師、護士與相關照護人員參加,現場互動熱烈,交流深入。

會議由Dr Anna Steel主持開場,隨即展開「宗教觀點分享」單元,邀請6位宗教代表專題演講,包括伊斯蘭教教長Yunus Dudhwala、猶太教Dr Frazer Rosenberg、印度教Nila Madhava Das、錫克教Dr Dilsher Singh、基督教Simon Rowbory;倫敦佛光山則由青年妙慧講師彭寶珊代表佛教團體出席。

彭寶珊以「佛教對臨終的看法」為題發表演說,並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倡導的「老、病、死、生」觀念,指出死亡不是終止,而是生命轉化與延續的希望。「往生」代表從此生過渡至來生,臨終時的身心狀態因此格外重要。她強調,保持正念分明、心無顛倒,是善終的關鍵修持,能幫助病患減少恐懼,安心離世。並引用大師的理念指出,死亡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若能以智慧面對生死,人生將更加圓滿。

她也提醒醫護人員,許多佛教徒臨終時可能希望保有安靜空間、播放念佛聲、蓋上陀羅尼經被,甚至在往生後8小時內不立即移動遺體,以讓意識自然離體。這些細節雖微小,卻反映出佛教徒在靈性上的深層需求,值得關注與尊重。

活動中特別設計三輪跨宗教小組工作坊,邀請醫師、護理人員與宗教代表共同討論臨床中常見的情境,例如病患臨終後的儀式安排、語言與文化障礙、宗教信仰對藥物使用與治療決策的影響等。與會者踴躍發言,分享自身在照護現場的挑戰與經驗,現場互動熱烈,展現宗教與醫療專業之間的良好對話成果。

在小組討論中,多位宗教代表指出,雖然醫療以科學為基礎,但真正的善終不僅限於身體狀況的處理,更需照顧到心理與靈性的過渡。信仰能在這一過程中提供力量,使病患面對生命的終點時不孤單、不恐懼。他們一致呼籲醫療團隊以更高的同理心陪伴病患,協助他們安然走完人生旅程。

除了宗教主題外,研討會亦涵蓋法律、倫理與病患家屬關懷等實務議題,包括臨終法律責任、重症照護中的道德困境,以及醫療申訴與安寧照護經驗等,內容多元豐富,獲得與會者共鳴。本次研討會成功搭起宗教與醫療之間的對話橋梁,讓醫護人員不僅提升專業知識,也深化對信仰需求的敏感度與理解。透過深度互動與多元交流,與會者普遍表示獲益良多,更有信心在未來的臨床實務中提供兼顧專業與人文的末期照護,體現對生命尊嚴的敬重。
12345678910第1 / 224頁
追蹤我們